贊助廠商

娛樂城推薦

首頁

電腦與網際網路/其他:電腦列表

行動通訊- 從技術、設計和開發的角度評價動態島設計 從技術、設計和開發的角度評價動態島設計

目錄&懶人包:1. 手機的全螢幕趨勢2. 為了解決全螢幕與傳感器的衝突,開啟了大挖孔/瀏海時代3. 新的全螢幕嘗試方案:機械結構&螢幕下鏡頭問世4. 技術不夠成熟,妥協回到了挖孔/瀏覽5. 瀏海存在的必然:先討論3D結構光是否合理?理論上:3D結構光 > 指紋辨識實際結果:指紋辨識 > 3D結構光原因:疫情大家戴口罩+技術難度6. 如何評價動態島/靈動島認同3D結構光:動態島/靈動島 好棒不認同3D結構光:動態島/靈動島 好爛對於這次 動態島/靈動島 的設計兩種聲音其實都有認同的:這是一個絕佳的解決方案不認同的:這只不過是逃不了瀏海的掩耳盜鈴其實這兩種聲音都對,但因為角度不同才會顯得如此矛盾廢話說完了,那開始分析吧不過在分析之前,我們要知道瀏海是怎麼來的1. 全螢幕時代隨著科技進步,窄邊框技術成熟讓手機的邊框逐漸縮小2. 前置傳感器與無邊框的矛盾:挖孔與瀏海拿不掉前置鏡頭也無法對窄邊框妥協結果是挖孔、水滴與瀏海等設計百花齊放但只要還缺了那一塊,依舊不完整3. 探索未來:打造完美全螢幕真正的目標,當然是絕對的全螢幕畢竟手機的本質就是內容交互而能夠高效承載內容與交互的,也只有螢幕全螢幕必然是終極目標所以出現了機械升降結構也有螢幕下/屏下鏡頭但因為角度不夠成熟,還我是主流4. 向現實低頭,折衷與妥協的各方案經歷過前幾年的探索各廠商逐漸回到純粹的挖孔為了美觀還是盡可能做的小一點卓廠們漸漸回歸挖孔降低視覺影響而蘋果卻因為3D結構光沒辦法輕易縮小才會顯得設計落後而在這次,蘋果給出了新方向動態島/靈動島從技術面來說既然蘋果選擇3D結構光作為生物辨識方案那逃不掉的瀏海就是必然的代價那這邊會有令一個值得討論的點3D結構光 vs 指紋辨識 誰優誰劣?因為沒辦法在深入探討,我這邊就簡單帶過在解鎖上的「交互邏輯」:3D結構光優於指紋辨識因為手機上的交互基本裡,面向手機幾乎必然的或者是說,是自然的,更可以說是被動的因此 3D結構光 在交互邏輯上,是在被動中流暢完成的而指紋辨識還需要「而外」的觸發所以在交互上,我認為3D結構光優於指紋辨識實際的使用體驗:指紋辨識優於3D結構光3D結構光不只要面對技術上的難題不僅比指紋辨識來得更難更不成熟還因為疫情人人戴口罩,導致使用體驗開倒車以結果論來講,指紋辨識優於3D結構光但我不認為是蘋果的選擇錯誤疫情才是真正的主因既然蘋果選擇了 3D結構光那瀏海就是必然的代價所以瀏海是必然的只能說是蘋果在體驗、技術與設計上所作的妥協吧在這代價之下,只能從設計盡可能的補救而這次在設計上交的答卷,我決的堪稱完美了生活就像XX,逃避不了,就是著接受(X 享受(O我被這個時代的科技限制了。by 鋼鐵人之父 -- 霍華·史塔克如果瀏海/藥丸成為必然是你會怎麼做?如果一定會擋一塊在那邊礙眼,那該怎麼設計?瀏海與挖孔,只能死死擋在那一個占空間又用不了的地方那就讓它活起來吧!動態島/靈動島讓 突兀+無用 的瀏海能夠利用而且是 自然且有效 的利用就好像他隨時都在待命準備好靈動得展示消息不再一塊是「死在那邊/擋在那」讓被遮擋的區域 「有效且被接受」的利用我認為這是在「瀏海/藥丸必然存在」為前提時最完美的解決方案那當然,有非常多的人會直接否定「瀏海/藥丸必然存在」這個前提但「瀏海/藥丸必然存在」是因為 3D結構光所以如果你真的不認可3D結構光覺得指紋辨識才是王道那對靈動島的設計嗤之以鼻也是理所當然的但當你認可 3D結構光我想你會對這次靈動島的設計感到驚嘆已經好久沒被蘋果的設計驚艷到了PS. 沒想到打了這麼多原本是想寫這個設計對未來的發展與影響的看來要放到下篇了(如果有的話-----Sent from JPTT on my Google Pixel 2.--
  • 發問日期:2022-09-08 13:30:07

友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