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廠商

娛樂城推薦

首頁

運動/其他:運動列表

棒球- 臺灣成棒成績的不如意會不會只是開始 臺灣成棒成績的不如意會不會只是開始

先說,我很少在看三級棒球所以或許有人可以推翻我的論點我的論點就是,2000年代末期的假球案連發,直接重創了臺灣的棒球基層,而這件事情臺灣現在才剛要開始嘗到苦果。今年是2023年剛好會是黑米事件的15週年15年是什麼意思?黑米事件當年6歲的小孩,今年差不多21了。棒球是一種很講究從小培育的活動,基本上半路出家而可以成大器者很少見。尤其是投手。我會說,臺灣可以屢屢在2000年代產出各路好手,絕對跟中華職棒在1990年成立脫不了關係。有未來,有希望,家長才會願意讓小孩去打球。沒未來,沒希望,鬼才願意讓小孩去打球。而臺灣棒球最沒未來最沒希望的那幾年,基本上就是2008黑米跟2009黑象的兩年。而這兩年剛上小學的小孩,現在都差不多20出頭了。那年小六的,今年基本上是26~27。會不會那個時候的家長,看到中華職棒長這樣,根本就不希望小孩打球?已經投入的,也讓小孩趕快脫離,以免沒有未來可以打拼。進一步的說,我認為2008年6到12歲(1996年生~2002年生)~2013年6歲(2007年生)這一個世代,會存在一個臺灣棒球參與人數的明顯斷層。讓這個斷層更雪上加霜的是,2000~2005剛好是臺灣出生人數雪崩的斷層,從2000年的30萬直接掉到2005年的20萬。而這個斷層會導致我們的選材基礎不夠,競技程度不夠強,進而在未來引發成棒成績的「不如意。」打者或許還好,但對投手育成的影響可能很大。為什麼2013年是結束點?因為2013臺灣棒球發生了兩件大事,一個是第三屆WBC的光榮,另一個是黑豹旗開始辦了。此外,還有一個數據可以佐證:2013年的中華職棒的總觀眾人數從2012的58萬暴增到2013的147萬。或許大家重新願意讓小孩打球了。但是,那個斷層要發威的時間根本還沒真正開始。可能未來10年,我們都要面對這個斷層帶來的隱性影響。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類似看法呢?--
  • 發問日期:2023-03-14 01:30:05

友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