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啦啦隊的熱潮跟爭議不斷攻佔媒體版面
  啦啦隊從中職最早期元年那時候就有了
  不過當時並沒有將啦啦隊規模化與偶像化
  如果要說啦啦隊規模化的起點
  可以從太子劉玠廷從父親劉保佑手中接下LaNew球隊
  LaNew球隊揮別在高雄行銷失利球團經營不順的傷痛
  遷移到桃園 並改名Lamigo重新出發開始
  如果你是劉玠廷
  2011年 中職22年 此時你手上有以下的牌
  1 中職平均每場觀眾約兩到三千人 近十年來
  為中職的黑暗期 進場人數都只在兩三千人數遊走
  雖然劉保佑接受記者採訪時
  有提到一軍球員薪資平均15萬 並沒有想像中高
  即使劉保佑與返台的陳金鋒簽下每年千萬的大約
  豪氣的宣布 光是陳金鋒這三個字就不只一千萬
  但球團仍然票房不佳 一直慘澹經營
  2 LaNew為中小企業 經營中職球隊無法當成像大企業
  一樣每年燒個幾億不回收 來當成母企業行銷費
  LaNew玩中職無法獲利的話 會拖垮母企業 甚至影響母企業存續
  3 因為中職是賠錢的 所以其他球團也是意興闌珊
  做職棒當公益做就好 有做有交代
  其他大企業看到如此慘狀 怎麼也不願意成立新的球隊
  以上是當時劉玠廷要面對的問題
  他並不清楚後來大環境又對中職發展更加嚴苛
  4 智慧型手機的興起 讓民眾免費娛樂一口氣增多了起來
  比起規則複雜的棒球 手機遊戲簡單又好玩
  5 YT twitch 等免費及串流頻道興起
  6 球員薪資暴增 到今天已經是一線球員70~80萬年薪
  當時的好幾倍薪資了 而且二軍必須招滿
  7 球場改建成本暴增 後來太子自己說要退出
  原因就是他們付不出球場改建的費用
  如果你是當年剛接下球隊的劉玠廷
  大環境沒有人在看棒球 跟不熟的人提到棒球
  都是簽賭等負面的新聞 未來又危機重重
  請問你要打甚麼牌?
  按照過去的思維一樣打純球迷市場的牌
  把球打好 觀眾就會進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