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解答棒球- 以前的中職是不是太不會做生意了?
以前的中職是不是太不會做生意了?
棒球- 以前的中職是不是太不會做生意了?
以前的中職是不是太不會做生意了?
這篇可能年代有點久遠,從職棒四年開始看球,忽然覺得以前球隊的經營跟現在比。
別的不說,憑早期的職棒熱潮,光講門票定價,
龍象大戰黃牛可以炒到一千,而聯盟還是傻傻地賣250….XD
若以前懂得用活動等主題日名目來發揮,
龍象不用一千,賣500就好,以瓜隊人氣搞不好門票收入就翻倍了!
另外以前大家也很憨直,球衣就永遠就那一兩套,
不像現在一年球衣可以配合各種主題隨著最多可以到十多件,如果再配合當時賽車衣文化另外再推出”實戰版”! 相信球迷也會很捧場!
球衣一件加帽子買個一套,就是一個人十幾場的門票收入…..但各隊永遠就那套萬年球衣球帽,瓜隊的梅花帽,味全的W,瓜隊好像主客場一樣那件,就球褲換成黑色。
而且光是要買到球衣球褲就很難買了,那時各球團也缺乏商品直營店,而也不是有網路上時代,要買只能在每次有比賽時繞球場周遭有沒有路邊攤販在販賣。記得也不好找,反而瓦斯汽笛喇叭到處在賣XD
連基本的球衣都這樣難買了,更不用說其他週邊的東西,什麼包包、毛巾、休閒系列、手錶….現在想想。想想也可惜,那是台灣經濟不錯的年代,消費能力應該是很有力的!
若當時就有那種sense,球團收入大增,會不會就不會發生後面的一些事了?
--
0個答案
棒球- 以前的中職是不是太不會做生意了?
以前的中職是不是太不會做生意了?